与黑洞无关(杜课863期)
全文共 1110 字,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
被揭开神秘面纱的黑洞
许艳艳
北京时间4月10日晚21时,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在中国上海和台北、比利时布鲁塞尔、智利圣地亚哥、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全球六地同时对外发布,这是人类首次通过图像直观的看到黑洞。
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苏萌教授称,给“黑洞”拍照不像是手机拍照那样,立刻就能呈现出来。而是一个通过多个步骤将海量数据变成照片的过程。如此来看,其实两年时间并不算长。此前,科学家们一直没能在天体物理真实世界里对黑洞有过确切的观测。人们只能说看到这样或那样的信号,如果这些信号不是黑洞的话很难(用其他理论)去解释;但这毕竟还是一个间接的概念。而此次发布的这项成果,应该就是对物质掉进黑洞的那个阶段的观测。就是完成了一个成像的过程,我认为可以把这个称为直接的观测,所以它对以后对黑洞本身的研究、对黑洞天体物理学的发展,以及对世界和宇宙的观测都具有更深刻的价值。
黑洞神秘面纱的揭开,对科学界乃至人类史的发展无疑具有深刻价值。但作为天体物理学的神秘研究对象,黑洞对普通大众而言却又是陌生的。但是在网络上,许多人却如同约见老朋友般,为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的到来欢呼雀跃。
您对“黑洞”照片的公布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网友的集体狂欢是怎么看待的?这种集体式表面狂欢并不意味着“黑洞”领域知识在大众间的触达,其背后的传播机制是什么?
与黑洞无关
杜骏飞
抱歉,黑洞新闻没有让我很激动,黑洞的“照片”也没有什么惊悚的视觉元素,黑洞“照片”的获得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科技成就,但是我对其中的技术说明没有看懂。并且,我猜想,无数为此刷朋友圈的受众和我一样,对这一新闻不明所以,但都莫名激动。
有时候啊,朋友圈里的狂欢多少是一种刻奇(Kitsch)的流露。这个词,80年代末的中国读者已经在昆德拉那本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》中领略过了。所谓刻奇,就是为了和别人的情绪保持一致,而刻意掩饰自己真情实感的过程。它表现为以“趋同”来“自媚”,达到讨好自己、迎合自己的效用。不管看上去场面多么动人,本质上却往往空无一物。服从的天性,廉价的感情,虚假的冲动,它们与媒体的强权、新闻的喧闹交相呼应,强有力地支配着我们。不要说黑洞,即使明星绯闻、时尚事件,也会不时划过大众的感知,攫取其兴趣,强化其感知,塑造其认同,确保每一个人相似于其他人。
这当然并不美妙,我们深陷其中,不得不十二份小心。
当然,黑洞图片并不是对我毫无触动,至少,我们看到了我们以为永无可能看到的东西。也许有一天,我们还能看到一切我们想象的东西,如果我们真的永葆想象。
但也许,更应该让人类惊异的是,那些我们自认为早已看到的东西,我们却从未掌握,甚至从未存在。我想,那是人类心智所能预言的最大黑洞。
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,添加杜课小助手(微信号:dukexzs)加入《杜课》粉丝群.
感谢阅读本期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
移步“讯飞有声”,听杜老师讲杜课
往期推荐
关注:舆情戒律|夸夸群|妇女、女生与女神|原生家庭这口锅|另一些英雄
鸣谢: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编辑 | 许艳艳
责编|江珊 王之涵